服务成效-以案例说明
1、 推动科技发展
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聚焦电子废弃物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化管理与技术创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多个电子废弃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相关技术瓶颈,为电子废弃物污染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与新途径,以技术创新为相关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对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典型案例一:废液晶显示器面板资源化处理过程的科学问题研究。
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波水热环境下废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分子的反应机理研究》,针对焚烧和热解等技术处理废LCD面板有机材料存在的反应不彻底、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在密闭的微波水热环境中对未经组分分离的废LCD面板进行一体化处理的思路,同时实现液晶的无害化和偏光片产酸资源化,形成工艺简单、环保高效的废LCD面板有机材料处理新技术。结合行业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与技术痛点,服务平台聚焦设备革新,开创性的将微波物理场引入水热反应系统,大大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探明了微波促进液晶及偏光片水热降解的作用机制。针对废LCD面板有机物一步法水热处理过程的核心作用规律不清晰现实难点,服务平台着眼机理探究,通过在分子层面对比分析液晶、偏光片及其它有机物杂质在水热环境中的降解演变历程,揭示了液晶无害化降解与偏光片资源转化产有机酸的本质机理,厘清了废LCD面板有机物一步法水热处理的有效策略,加深了废液晶显示面板在微波水热环境下的理论研究,弥补了微波技术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相关空白,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典型案例二:废电池资源化过程的科学问题研究。
依托上海市环境与生态IV类高峰学科科学研究基金《机械电子行业典型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针对机电行业对能源和资源的巨大需求,依托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背景,聚焦机电行业几类典型废弃物及相应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开展了以废旧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典型的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针对废弃的汽车动力锂电池所具有的产生量大、环境污染风险高等特点,以废锂电池无害化处理与有效资源回收为目标,评估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探究电极组成材料高效分离与所含有机物降解去除规律以及有机物降解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机制,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元素的高效回收和负极石墨碳的高值资源转化利用。
2、 促进产业、行业技术进步
平台立足地区产业定位,结合地区产业规划与调整,协助建立健全产业协作机制,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进步,为跨区域资源化消纳利用的综合体系试点提供技术支持,带动了园区的系统规划与建设,为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典型案例一:为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支持,并共同组织编制了《北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解决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的要求,充分利用定州地区交通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30多年10万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的产业基础,以及沙河北岸大量沙荒地、定州市实行省直管、行政效能高效等优势,以高新技术引领改造传统产业,规划建设北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平台充分运用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努力形成以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废旧汽车精准拆解和深度处理为特色的服务体系。平台充分发掘了产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潜在优势,借鉴国外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提高了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效率。
《北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从园区定位出发,努力打造服务京津冀城市群的再生资源循环基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深化京津冀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的协作机制,探索跨区域资源化消纳利用的综合体系试点,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改造提升现有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利于减缓京津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切实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典型案例二:平台重点围绕《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的各项考核指标。
平台围绕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等方面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环保处置电子废弃物等技术标准,以及有关管理和工作标准,贯彻实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标准,并开展标准化培训,建立“领导层-部门负责人-岗位负责人-操作员工”的从上到下逐级培训体系,系统构建电子废弃物处置领域标准化信息平台、推广试点经验和模式。平台通过《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向企业提供先进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案,使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升级。此外,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定期派驻研究生到公司实习,参与该公司的研发和实际生产,并实地参与解决企业生产问题,促进了环保新技术和新概念与实际生产过程的结合,加快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关键技术推广,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影响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深入推动上海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创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 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平台积极面向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需求,重点主持、开展的“新型废旧手机资源化再利用系统中试与应用示范项目”,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新、推出新产品、节能降耗起到了重要作用。该项目主要基于目前大量废旧手机资源化处理的难题,对废旧手机的结构及物料组成、拆解工艺、物料深加工工艺进行全流程分析,同时严格控制废旧手机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废水、废气的产生及排放,真正使废旧手机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自主研发各类自动化拆解设备,可快速提高废旧手机拆解效率,实现废旧手机自动化拆解,为大量废旧手机资源化处理提供有力保障,有效缓解目前大量报废手机带来的环保压力。再次,平台通过废旧手机资源化处理系统,对各类废旧手机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可从中回收大量的稀贵金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新型废旧手机资源化再利用系统中试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气缸自动推送和吸盘的巧妙结合,实现了全自动手机屏幕分离。此外,PLC控制精细化拆解后物料运输和分类大大减轻了后续人工操作繁杂的工序,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废弃物自动化处理过程。配备循环水安全破碎废手机中的锂电池,无损回收废旧手机线路板上元器件,稀贵金属回收率大于90%,非金属材料实现100%完全回收。该精细化回收过程安全有效地避免了有害组分的泄露,实现电子废弃物环境友好型回收,大大减轻了环境风险和资源二次消耗,实现节能减排。该示范项目克服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困难的技术壁垒,从科学技术创新上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典范,大大降低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推动企业新产品研发,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创新型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式平台。
平台以典型电子废弃物为对象,全面实施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快开展新型废旧手机资源化再利用系统中试与应用示范项目、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创新技术融合,评估年限间形成多项重要成果。其中,评估期内授权专利3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1篇,出版专著1部,制定企业标准153项,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法支撑和规律解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